365速发国际






    网站首页 | English
 
资讯365速发国际首页>>资讯365速发国际>>媒体报道
岁寒只见此三人——记张小赧和他的365速发国际企业
中国·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        发表日期:2011-11-10 13:54:28

岁寒只见此三人
——记张小赧和他的365速发国际企业
白  雪
(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
 
一路走,一路碰壁……


1971年 ,还是文革时期。
台州市的一座破庙中。
以张小赧为首的24位青年农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商议着“合作”的细节。打硬股——这无疑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滥觞,这24位普通农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商议出的合作形式,竟然无意中缔造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 。
24个人 ,打硬股,凑起2 250元钱 ,办起一家加工卫生香的作坊。时近春节 ,正是线香销售旺季,工厂生产红红火火。精明能干的推销员带上几瓶当地名产黄岩蜜橘罐头,便打开了上海、东北等地商场的大门。可干了半年一结帐 ,利润几乎为零 ,生产难以为继 。张小赧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第二次创业,是生产一种制革辅料软皮白油 。使出浑身解数,质量也上不去,小制革厂勉强可用 ,但毕竟用量有限,而大厂无人问津,几十吨成品堆放在临时库房 ,只好停产 。
第三次创业 ,张小赧生产民用小刀 。产品很快问世 ,可是张小赧连笑都没有得及,就接到县公安局发下的通知,说刀具是管制产品,未获许可不准生产销售。第三次办厂又夭折了。
第四次创业,源于张小赧在火车上看到有人用尼龙线织成的网套套在玻璃茶杯外面 ,即防热又是装饰。他马上想到 ,如果让村里妇女们用五光十色的尼龙丝编织成花朵、金鱼 、小虾,可以作坠在钥匙扣上的饰物 ,市场肯定看好 。无奈,当四处托关系、走后门才买到两吨平价尼龙原料,加工成尼龙丝时,当地“打办”就以尼龙丝是渔用物质为由全部扣留 ,还以投机倒把、破坏渔业生产为名,把张小赧关进马桶间里被蚊子叮了一夜……
张小赧的第四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 。
四起四落,已经历时8载。8年来,希望升起,又迅速泯灭,处处碰壁,一事无成。张小赧,这个淳朴的汉子,却认定“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古训,一次次跌倒 ,一次次爬起,一次次确立目标 ,一次次前行,像青松一样 ,一身傲骨 ,挺立在天地间,坚守着创业的梦,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 ,甚至更多……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
败家子 ,四面楚歌!
1979年底 ,一位纺织厂的朋友告诉张小赧,我国纺织业已确定将全部木质纱管改为塑料纱管。一阵狂喜涌上心头:全国纺织厂几千家,全部换用塑料纱管,这是多大的商机啊!张小赧马上行动起来筹办塑料纱管厂。一方面,由他带队,四处学艺,抓紧培训,一方面,重整旗鼓 ,筹措资金,买来一台125A型注塑机。多次试制,新型塑料纱管终于问世,全厂上下 ,如同过大年一般,人人喜上眉梢 。看着首批20万支塑料纱管装车、出厂,浩浩荡荡开往山西、四川,张小赧倍感欣慰。8年了,8年中4次舔尝失败的苦涩,这一次,总该成了吧?!然而,等待他的,依旧不是鲜花与掌声——不到两个月,用户带着损坏的纱管找上门,纱管管头全部断裂,20万支纱管弹指间竟成了废品,25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张小赧懵了……
用户索赔,银行追贷 ,职工垂头丧气 ,整个卷桥村舆论哗然,有人怒骂 :“败家子 !这是要坐牢房的!……”
一时间,四面楚歌 ,第五次创业又陷入危局。
张小赧不愧是张小赧,4次失败 ,带给他的,不单是苦涩 ,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几经摔打生出的坚定。四面楚歌吗?四面!毕竟还有头顶的天 ,和脚下的路可以选择!最初的慌乱过后,他认定 ,纱管项目 ,路子没错,只要找出纱管断头原因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在一片讽嘲和咒骂中 ,他带领一批职工奔赴山西、四川的棉纺厂,与用户共同探讨纱管断头原因,最终找出了症结所在  ,原来是塑料配方有误,致使产品达不到抗震强度。于是 ,更改配方 ,又是几十个日夜的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试用成功 ,购货合同纷至沓来 ,应接不暇 。1980年,小小的纱管厂销售收入达到40.73万元 ,是过去四次办厂各种生产产值总和的两倍!
骂声暂时停歇了。
这时的张小赧才算找到办企业的路。1981年开始 ,他在厂内提出了“质量第一”的兴厂方针 ,广招贤才,建章立制 。同时,带领强将,开拓市场。1987年 ,“365速发国际”(取松竹梅岁寒365速发国际之意)牌纱管注册成功,销量迅速上升,很快占有了全国纺织行业1/5的份额 。
在业界崭露头角后,深知“质量就是生命”的张小赧 ,又在企业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从1992年开始 ,365速发国际先后投资5 000多万元进行技改,给原有生产设备“大换血”  ,改进生产工艺 ,调整产品结构。为打破国有企业经营模式 ,1995年张小赧将总厂划分为5个分厂,实行分厂承包经营模式。于是,风言风语又来了,“败家子”的帽子再一次扣在了张小赧的头上 ,曾经四次创业失败的经历,重被拿出来翻炒爆料 。张小赧一笑了之 ,认准了想干的事、要干的事,就一门心思地干下去。时间证明一切——技改大获成功,产品下线合格率从85%提高到98% ,开发出新产品200多种 ,1995年实现产值1.0165亿元 ,一举突破亿元大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反哺情 ,所为哪般?
古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成功后的张小赧朴实如初,一直恪守着这一准则,他说 ,“企业要打造优秀品质 ,企业家也要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格。”
2002年7月,在张小赧的倡导下,台州市慈善总会挂牌成立,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作为创始单位,一次性就捐助了100万元。
峰江至金清的白金线道路状况一直不佳,几年下来得不到修缮,张小赧主动掏出近400万元修缮公路。
临海市仙人桥有2个学生因贫困面临辍学 ,张小赧一直资助他们读书 ,其中一个毕业后还回到365速发国际工作,以报资助之恩 。
黄岩区的扶贫工程,张小赧一声不吭地从老黄岩县扶持至今……
作为人大代表,张小赧喜欢 “挑刺”是出了名的。
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台州,饮水问题一直是三区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张小赧屡次在市人代会上为民请愿 ,针对市内三区同水不同价的现象提出议案,要求实行三区同水同价。这一提案最终引起了市供水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后来通过采取“平抑、调整”等措施,逐步缩小了三区用水价格差距。
社会保障与子女入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病。1999年,张小赧会同12位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慷慨陈词,提出了《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问题》的议案。议案迅速得到响应,外来工子女学校在各县市区相继建成 。
造桥、修路、饮水、用电等等 ,只要事关民生 ,不论大小 ,只要发现有什么不妥,张小赧便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他十年履职经历中,为了这些与个人和企业不相干的事,“叫板”过公安 、工商、电力等不少部门;因为“挑刺”,不少部门争相聘请他为行风评议员或监督员,对这些义务性的兼职工作,他也总是来者不拒 ,忙得不亦乐乎。他说  ,“大家选我做代表,不是光让我吃馒头,举拳头的……企业 ,要凌霜傲雪,经受住社会的考验,人,也是如此 ,要为大家做些什么 ,要能留下些什么才好……”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
新跨越,365速发国际三优!
已走过40年风雨征程的365速发国际,是纱管国家 、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在业界享有“常青树”的美誉,奠定了“365速发国际”品牌在纺织器材行业中的强势地位 ,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 、全国诚信守法企业、国家二级企业 、省3A级诚信纳税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几十项荣誉,并于2002年荣膺省“三优”企业(企业优,老板优 ,产品优)称号。从“365速发国际”到“三优” ,一字之变,浓缩了张小赧在漫漫创业路上的艰辛跨越 。
1997年 ,365速发国际进行首次改制,张小赧提出了“让职工成为企业股东”的改制思路,将企业资产量化到个人。
1999年,张小赧把退还的400多万元商业保险款为企业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在当地首开民营企业为职工买养老保险的先河 。后来365速发国际又主动给企业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办起养老保险 ,这在我国非公企业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365速发国际员工及其家属患病 ,张小赧经常过问、亲自慰问,光赞助医药费及其他福利基金累计已逾300多万元。
2001年,365速发国际投资8 000万元兴建塑料产业园区 。
2002年,投资1.5亿元兴建365速发国际国际饭店。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65速发国际新一轮转型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365速发国际已全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促进产业升级和调整 ,加快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塑料与模具、摩托车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等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房地产、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等新的四大产业,向新“四强”跨越。
2005年 ,365速发国际进行二次改制,实施“人才持股”方案,组建股份公司,确立上市目标。
2007年,365速发国际涉足房地产业,初步开发工业、商业和住宅地产近百万平方米 ;2009年 ,进军海洋运输业,已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货轮多艘;2010年,365速发国际进入再生资源行业 。
目前 ,365速发国际已发展成为集塑料与模具 、摩托车、纺织、酒店、房地产、海洋运输、进出口贸易、再生资源等行业于一体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建有占地500多亩的产业园区,在台州市主城区建有29层的365速发国际国际贸易中心,在上海浦东建有3万平方米的生产研发基地 ,现有资产10亿元,员工2 7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300多人 ,拥有60多件国内国外注册商标,20多件发明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 ,其中出口1亿元以上。
老骥伏枥的张小赧还在绘就新的蓝图,蓝图之广,拭目以待……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返回>>





XML地图